一家上半年亏损4650万、扣非净利润连续七年下滑的无人驾驶公司,突然被四大国际投行集体重仓。
瑞银新进71.69万股,高盛加仓200%,巴克莱和大摩同步抢筹,这些动作全部发生在2025年二季度。
更离奇的是,公司股价从历史高点79.63元暴跌75%后,今年一度跌到17元。
但就在中报发布后,股价反弹到了25元。
外资到底在赌什么?
先看这家公司的业务底牌。
它的核心业务是智能座舱,占上半年总营收的52.26%,但毛利率只有11.79%。
矿渣微粉占了近四分之一的营收,毛利率更低,只有6.19%。
另外两块业务,智能影像和智能网联,合计贡献约22%的收入,毛利率在8%-12%之间徘徊。
用一句话总结:主业不赚钱,副业更艰难。
业绩数据更刺眼。
上半年营收1.83亿元,同比增长35%,看起来不错。
但净利润亏损4650万,同比扩大86.64%。
这种“增收不增利”的困局已经持续七年。
二级市场上,公司股价在2016年上市时靠着无人驾驶概念连拉22个涨停,创下79.63元的天价,之后一路下跌。
2025年上半年的17元低价,让早期投资者血本无归。
戏剧性的一幕出现在二季度。
瑞银突然新进71.69万股,直接冲进前三大流通股东。
高盛更凶猛,持仓量暴增200%,手握61.35万股成为第五大股东。
巴克莱和大摩也同步入场,分别买入30.14万股和25.19万股。
四家顶级投行的子弹,全部打在一家亏损扩大的小公司身上。
外资的算盘,藏在行业大趋势里。
无人驾驶赛道正站在爆发前夜。
美银报告预测,到2030年,中国L2+/L3级自动驾驶渗透率将达80%,Robotaxi销量的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76%。
政策也在加速推进:上海等8个城市已经发放智能网联牌照,小马智行等企业拿到了全无人收费运营资质。
技术突破是关键筹码。
这家公司首创了加密座舱技术,用硬件级加密保障行车数据安全。
它的全场景健康座舱能同时监测驾驶员心率、体温、疲劳状态,甚至自动调节舱内空气质量。
这些细节成了外资眼里的差异化武器。
同样被资本押注的还有头部玩家小马智行。
2025年8月12日,“木头姐”Cathie Wood旗下ARK基金砸下1290万美元买入其股票,占当日基金主动买入金额的36.3%。
这是她首次重仓中国L4级自动驾驶公司。
更早的7月,英国柏基投资新建仓713.7万股,这家机构曾成功押注特斯拉和腾讯。
小马智行的动作解释了这个热潮。
它的第七代车规级Robotaxi成本比上一代直降70%,量产车已下线超200台,车队规模突破500台。
CEO彭军放话:年底前要落地1000台。
更狠的是远程监控效率的提升,一名后台人员能同时监管30台车,大幅摊薄人力成本。
商业化速度也在加快。
小马智行是唯一在北上广深开展全无人收费服务的企业,运营面积超2000平方公里,部分城市已开通24小时服务。
二季度,其Robotaxi注册用户增长136%,车费收入同比暴涨300%。
社交平台上,“无人驾驶体验”话题的播放量半年激增15倍。
另一巨头百度萝卜快跑选择了出海破局。
2025年3月,它进入阿联酋迪拜和阿布扎比,5月开始公开道路测试。
计划在迪拜部署超1000台全无人车,打造中东最大无人车队。
萝卜快跑的成本优势碾压同行:第六代车单价仅20.46万元,是Waymo的七分之一,比特斯拉即将量产的CyberCab还便宜。
它的底气来自技术积累。
百度L4级自动驾驶安全测试里程超过1.3亿公里,事故率只有人类司机的十四分之一。
2025年4月,萝卜快跑拿下美国爱迪生奖金奖,这是中国无人驾驶首次获得该奖项。
资本早已闻风而动。
桥水基金在2025年一季度将百度持仓猛增10倍,从20万股跳到210万股。
富达投资同步加仓至257万股。
“木头姐”更是在一个半月内6次加码,持仓量翻倍。
矿山无人驾驶赛道同样火热。
2025年二季度,这个垂直领域吸金超过10亿元。
伯镭科技拿下数亿元B2轮融资,踏歌智行斩获亿元级订单,长城重工创下5.2亿元单轮融资纪录。
政策助推明显:国家要求矿山2025年基本实现智能化,露天煤矿无人矿卡数量从2023年到2024年增长120%,预计2025年将突破5000台。
头部企业已占据90%市场。
易控智驾覆盖20多个矿区,踏歌智行手握10亿订单,希迪智驾正在冲刺“矿山无人驾驶第一股”。
但行业仍陷在增收不增利的泥潭:易控智驾毛利率仅7.2%,希迪智驾四年亏损5.8亿。
国际车企的入局带来新变量。
丰田在进博会展出的纯电Robotaxi,搭载的正是小马智行的L4系统。
大众则联合vivo开发智能座舱,博世与文远知行合作高阶智驾方案。
安波福更直接,2024年10月,它向中国智驾科技MAXIEYE投资5.7亿元,拿下18%股权。
Uber的布局揭开了资本的另一层逻辑。
2025年5月,它向文远知行追加投资1亿美元,同时接入小马智行第七代系统。
对文远,Uber砸真金白银换中东车队规模;对小马,它用技术合作绑定算法迭代。
这种“金额悬殊但功能互补”的押注,暴露了资本在亏损赛道下的生存法则:用空间换时间,用规模换未来。
文远知行2024年营收3.61亿元,却把90%研发资源投向海外。
与Uber在阿联酋运营的50台车队,毛利率冲到30.7%,但经营现金流持续失血。
小马智行选择另一条路:靠Robotruck业务降本,其L4卡车每公里成本逼近人工驾驶临界点,2024年该板块收入增长61%。
所有玩家都在与资本耐心赛跑。
小马智行承诺2025年实现Robotaxi单车毛利转正,文远知行需要将日均订单提至40单才能覆盖成本,相当于当前效率的3倍。
高盛给小马智行的目标价是24.5美元,较8月市价隐含54%涨幅;ARK基金预测2030年全球Robotaxi市场规模达10万亿美元。
这些数字,成了支撑亏损企业估值的唯一理由。
回到最初那家小公司。
30亿市值,多重热门概念,智能座舱、车联网、卫星导航,全部贴中风口。
外资的抢筹更像一场豪赌:在行业爆发前夜,用低成本押注高弹性标的。
当技术迭代撞上资本狂热,业绩亏损反而成了次要剧本。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铁牛配资-配资之家主要有配资炒股-股票申请配资-配资网了解网上炒股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