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司振阳。
每到换季,门诊上总能看到被鼻炎折磨得无精打采的孩子。他们总是挂着两条鼻涕,鼻头被擦得通红,因为睡眠质量差加上长期缺氧,眼眶下发着青黑。这些鼻炎患儿往往食欲不振、精神萎靡,连带着学习也受影响。
家长带着娃四处求医,试过各种喷剂、抗生素,却总是治标不治本,反复发作,钱花了,罪受了,心也累了。
其实啊,早在1800多年前,医圣张仲景给我们留下了一个专克鼻炎的经典方——“苓甘五味姜辛汤”,至今仍是治疗寒性鼻炎的“王牌方”。哪怕是三年、五年的老鼻炎,用对了也能快速摆脱。
小儿鼻炎反复,根源在于“寒饮伏肺”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在中医看来,很多孩子鼻炎反复发作,鼻涕像水一样止不住,其核心病机不是“火”,而是“寒”和 “饮”(水湿)。
脾为生痰之源:孩子“脾常不足”,过食生冷、油腻,超出脾胃运化能力,水湿就会停聚变成“痰饮”。
肺为贮痰之器:这些寒湿的“痰饮”上输到肺,储存在鼻窍。
寒饮伏肺,肺失宣降:寒邪和水饮盘踞在肺和鼻窍,阻塞气机,导致肺无法正常宣发和肃降。身体为了排出这些寒饮,就会不断地打喷嚏、流清涕。
所以,这类孩子的特点是:鼻涕清稀或白黏、量多、鼻塞、怕冷、舌质淡胖、苔白滑。常规的清热药只会雪上加霜,必须用温药来“化冰解冻”。
苓甘五味姜辛汤,为何是鼻炎克星?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张仲景的这个方子,只有五味药,却像一把精准的钥匙,能直接打开“寒饮伏肺”这把锁。
干姜(君药):温肺散寒。像一个小太阳,直接温煦肺脏,驱散内部的寒邪,从根源上杜绝寒饮的产生。
细辛(臣药):温肺化饮,祛风散寒。它的药性辛烈走窜,能钻通鼻窍,把顽固的寒饮邪气搜刮出来并散掉,是通鼻窍的猛将。
茯苓(臣药):健脾渗湿。负责把被干姜、细辛温化后的水湿痰饮,通过小便的形式利出去,给邪气以出路,堪称“疏通下水道”。
五味子(佐药):敛肺止咳。防止干姜、细辛的辛散之性太过,耗伤肺气,并能收敛因久病而耗散的正气,有补有守。
甘草(使药):调和诸药,健脾和中。
全方配伍,精妙绝伦:温散与收敛结合,治标与固本兼顾,共同起到“温肺化饮”的神奇功效。它温暖了肺脏,融化了寒冰(寒饮),鼻窍自然通畅,鼻涕也就从源头被止住了。
古方新用,终结三年鼻渊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患儿情况:7岁男孩,过敏性鼻炎史3年。主诉:鼻塞、流大量清涕、晨起喷嚏连连,遇冷风加重。夜间张口呼吸,鼾声重,白天精神不济,食欲差,面色苍白,畏寒怕冷。舌淡胖,边有齿痕,苔白水滑。
辨证分析:典型的寒饮内停,肺失宣肃之证。脾胃虚寒,运化失司,酿生痰饮;上犯于肺,肺窍壅塞,故鼻塞流涕;阳气不足,故畏寒、神疲、面色无华。
于是直接以苓甘五味姜辛汤为基础方加减,帮孩子调理。
基础方:茯苓,炙甘草,五味子,干姜,细辛(注:细辛用量严格遵循药典)。加辛夷、白芷作为药引,直达鼻窍,增强宣通之力;加炒白术、陈皮,健脾燥湿,从源头杜绝痰饮生成;加桂枝,温通阳气,助干姜散寒。
用药7天后,家长反馈孩子鼻涕量减少十之六七,夜间鼻塞减轻,可短暂闭口呼吸,食欲稍增。
二诊原方微调,半月后清涕已基本消失,仅晨起偶有轻咳,睡眠安稳,打鼾声消失,面色转红润。舌苔变为薄白。后续转为参苓白术散加减,并搭配健脾贴来巩固健脾。
这个困扰家庭3年的难题,凭借医圣张仲景的经方,通过精准辨证,在短短一月内取得显效。不仅鼻炎症状消除,孩子整体的脾胃功能和阳气都得到了振奋,实现了“吃得好、睡得香、精力旺”的根本性转变。
#鼻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铁牛配资-配资之家主要有配资炒股-股票申请配资-配资网了解网上炒股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