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岩
最近,上海虹口区图书馆的读者留言本因为“事事有回应”而走红网络。
有小朋友用稚嫩的字迹在留言本上提问:“为什么卫生间老‘事’没纸?”图书馆反馈:“保洁人员已加强巡视,各楼层服务台也提供卫生纸供读者随时取用。”有读者提出图书馆饮水机水质不行,没有达到净水标准。图书馆委托两家机构检测水质,并附上完整的合格报告,用科学数据回应读者关切。有读者留言称,自习室没有走廊凉快。图书馆兼顾国家规定和实际情况,做出了说明和调整,并建议读者,如果体感不舒服,可以选择远离窗区太阳直射的区域。留言区内,还有不少读者在下面“跟帖”,表达自己的看法。
翻看这样一册留言本,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字背后的那份真诚和尊重。该图书馆副馆长周晔介绍,自2010年开馆起,虹口区图书馆就设置了意见箱和留言本,各楼层工作人员会定期查看,根据内容流转到对应的业务部门进行处理,简单的问题,图书馆会尽量在3天内答复,复杂问题会多用些时间调研。无论年龄老幼、无论问题大小,虹口区图书馆的事事回应,体现出对读者意见的珍视,也传递着一种态度——你的声音很重要,你的感受被关注。
在公共区域放置一本留言本、一支笔,方便服务对象提出意见建议,这一做法早已是许多单位的常规操作。近年来,厦门大学食堂、江苏徐州博物馆等不少地方的留言本都因为幽默、暖心、回应及时等原因而出圈,备受网友好评。
这些留言本,形成了一个个微型公共讨论空间。人们围绕遇到的问题畅所欲言,管理者则以一种倾听的姿态去回应。这些或大或小的建议积累起来的改变,不仅仅是公共空间的优化,还有情感纽带的加固。可以想象,当读者看到自己的建议被采纳,他也会加深对图书馆的认同感,更愿意以主人翁的姿态去爱护它,而图书馆也会在坦诚、科学的回应中,收获更多的理解。
值得思考的是,信息化时代里,反馈渠道有很多,近些年,为何一个个留言本频频走红?仔细想来,角落里不起眼的留言本,也在为人们提供着某种仪式感。低门槛地参与、手写笔迹、可翻阅的对话,让留言本始终保持着一份真实性和人文感。虽然文本是传统的、朴素的,但不同的字迹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个具体的人,也看到了可触摸的承诺。
从这个角度来看,留言本的走红并非偶然,它其实精准地回应了当下人们的情感需求,那就是渴望真实连接,渴望被听见、被真诚地回应,而不是被算法化地对待。网友们对留言本的点赞也反映着对公共服务的期待:不要高高在上的态度、不要机械性地敷衍,想要有温度地回应,想要“你来说,我在听,我们一起解决”的双向奔赴。
留言本之所以动人,正是因为它将这样的期待落到了细微处。其实,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和细节,背后也能蕴藏着强大的情感力量。因此,如何让管理更有温度,如何构建良性的互动,如何将被动应对投诉变为主动建立连接,是走红的留言本带给我们的思考。
铁牛配资-配资之家主要有配资炒股-股票申请配资-配资网了解网上炒股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