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3日上午,乳品品质提升科技创新与应用研讨会在厦门国际会议展览中心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中国奶业协会乳品工业专委会、家畜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主办。论坛以“品质提升科技先行”为主题,交流研讨乳品加工与品质提升的新技术、新成果。中国奶业协会战略发展工作委员会名誉副主任、原农业部党组成员毕美家莅临本次论坛并致辞。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奶业协会乳品工业专委会主任毛学英、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专家冯罡、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科技研发中心基础研究高级经理赵军英、蒙牛乳业研发总监钱文涛、百施(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栾少萌、利乐包装关键客户经理刘杭达、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部教授王存芳等多位专家出席并作专题报告。论坛由家畜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北京市畜牧总站副站长路永强主持。
毕美家党组在致辞中指出,科技创新是奶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科技深度赋能奶业产业链各环节,通过大数据等技术实现生产可视化、可追溯,提升了生产效率,保障了产品安全与品质,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当前消费者对乳制品需求呈个性化、健康化趋势,奶业可持续发展也依赖科技。因此,需聚焦生命全周期营养健康,深化基础研究与应用转化;加强功能性菌株等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挖掘乳源活性物质价值;加大科研投入,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是提升乳品品质、引领奶业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呼吁各方以研讨会为契机,携手共创中国奶业美好未来。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奶业协会乳品工业专委会主任毛学英作了题为“乳业科技年度进展”的报告。谈及中国奶业2024年的整体发展态势及对科技的需求,介绍了乳业在科技方面取得的一系列进展,包含多项技术的发展、应用以及中国乳企生产的相关产品获得的国际奖项。
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专家冯罡作了题为“乳业新质生产力的产业实践”的报告。从伊利的全球创新布局出发,展现了中国乳业在“全球智慧链”构建、三级研发体系、核心技术突破方面的实践,尤其在破解“卡脖子”难题、推动全产业链创新上的探索。
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科技研发中心基础研究高级经理赵军英作了题为“发酵乳调控母婴健康机制研究与应用”的报告。围绕孕产妇肠道菌群特征、母乳源益生菌研发、发酵乳在改善妊娠期糖尿病、早产风险及新生儿健康中的应用,介绍了“肠道微生态调节”与母婴健康的紧密关联及发酵乳在精准营养干预中的潜力。
蒙牛乳业研发总监钱文涛作了题为“儿童专属液态配方奶开发与实践”的报告。介绍了蒙牛针对3-6岁儿童的专属配方奶开发,从母乳低聚糖与益生元组合的免疫功效验证,到风味优化、营养保留技术,再到健康维度评估。
百施(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栾少萌作了题为“菌种与酶制剂:解码奶酪及发酵乳的品质与创新”的报告。从发酵乳的现状与痛点出发,解析了开菲尔酸奶的菌种协同、双歧杆菌的功能应用,以及奶酪生产中“发酵剂+凝乳酶+益生菌”的关键作用。
利乐包装关键客户经理刘杭达作了题为“乳品深加工现状及发展趋势”的报告。以全球视野分析乳品深加工产业的发展逻辑,深入探讨了分离提纯技术、无菌添加技术等如何赋能乳品原料的高附加值转化。展示了多条产业路线和市场规模数据,提出了推动乳品产业链价值提升的“中国路径”。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部教授王存芳作了题为“基于种属差异的β-酪蛋白研究:结构表征、消化行为及多肽组学解析”的报告。通过对比牛、羊、驴乳β-酪蛋白的结构差异,揭示了其在消化特性、多肽活性(如抗氧化、抗炎、降血压)上的分化。
由中国奶业协会乳品工业专业委员会、家畜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联合主办的本次会议是中国奶业协会第十六届奶业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广大乳产品从业者和乳产品消费者提供了沟通交流的平台,传播了我国乳配料、乳品深加工发展,乳品品质提升的新技术和新进展。通过本次会议,对我国乳业科技创新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前景有了深入认识,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必将推动我国乳业的创新发展。
铁牛配资-配资之家主要有配资炒股-股票申请配资-配资网了解网上炒股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